褪黑素(Melatonin)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,主要参与调节人体昼夜节律和睡眠周期。近年来,随着睡眠障碍、内分泌失调等健康问题的增多,褪黑素检测在临床诊断、保健品质量控制及科研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检测褪黑素水平不仅有助于评估个体的生物钟状态,还可用于监测褪黑素补充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。通过科学检测,能够为睡眠障碍治疗、激素水平异常诊疗提供关键依据。
褪黑素检测主要围绕其浓度及代谢产物展开,常见检测项目包括:
1. 血清褪黑素浓度检测:通过血液样本测定褪黑素的基础水平,适用于临床诊断及昼夜节律研究。
2. 尿液褪黑素代谢物(6-磺酸褪黑素)检测:尿液样本可反映褪黑素的长期代谢情况,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。
3. 唾液褪黑素检测:无创采样方式适合家庭自测或儿童群体,用于评估夜间褪黑素分泌高峰。
4. 褪黑素节律分析:通过多次采样(如每4小时一次)绘制24小时分泌曲线,用于诊断生物钟紊乱。
主流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:
1. 酶联免疫吸附法(ELISA):操作简便、成本较低,适合大批量样本筛查,但可能受交叉反应影响准确性。
2. 液相色谱-质谱联用法(LC-MS/MS):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,可同时检测褪黑素及其代谢物,是实验室金标准。
3. 放射免疫分析法(RIA):灵敏度高,但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,已逐步被更安全的方法替代。
4.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:兼具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特点,适用于自动化设备。
检测需遵循国内外相关标准以确保结果可靠性:
1. 国际标准:ISO 17025对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提出要求,CLSI指南(如EP17-A2)规范方法验证流程。
2. 国内标准:中国药典2020版收录褪黑素药品检测方法,GB/T 5009.XX系列标准规定食品中褪黑素检测要求。
3. 生物样本规范:血清样本需避光保存于-80℃,唾液采集前需禁食含褪黑素食物,尿液应添加防腐剂并冷藏运输。
4. 检测限要求:ELISA法检测限通常≤5 pg/mL,LC-MS/MS法可达0.1 pg/mL,线性范围需覆盖1-500 pg/mL。
褪黑素具有昼夜波动特性,建议采样时间标准化(如23:00-1:00峰值期)。检测前需停用褪黑素补充剂至少48小时,避免强光暴露影响分泌。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可能存在差异,临床解读需结合检测方法学特性。